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高中语文《芣苢》教案

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12-14 17:31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背景,了解诗歌内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路以及诗人是如何表达劳动与收获的喜悦的。

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复沓的表现手法以及动词的含义,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概括诗歌的主旨,积累《诗经》名句,联系历史知识,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4.查找几首有关农业的诗歌,分析其内容和情感,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感受与传承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复沓的表现手法以及动词的含义,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难点: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路以及诗人是如何表达劳动与收获的喜悦的。

三、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引导启发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开始上课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车前草图片,请学生找出它的另外的名字,说出它的效用。随后,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句读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一词多义,及创作背景,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补充。随后,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感受朗读的情感以及句子的停顿。学生自发站起来朗读,学生和老师纠正语音语调。

2.了解内容脉络

提问:《芣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作出回答。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1)“采之”“有之”;

(2)“掇之”“捋之”;

(3)“袺之”“撷之”。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要求:学生同桌交流,作出回答。

明确: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句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棵棵地拾取、摘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的衣襟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2.提问: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让人眼前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她们于平原旷野、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劳动的场景。几个动词,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节奏传达了出来。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面试公告

教师招聘面试名单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时间

责任编辑:云云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山东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小学语文《画》试讲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案小学语文《登鹳雀楼》答辩小学语文《g k h》教案小学语文《g k h》答辩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试讲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