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习题(二)

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19-03-15 10:35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选题

1.某3岁儿童经常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大人只好依着他。导致该儿童这种行为最可

能的原因是( )

A.该行为受到了负强化

B.该行为受到了正强化

C.该儿童天生脾气坏

D.该儿童注意力功能有缺陷

【答案】B

【解析】斯金纳把强化分为:正强化(积极强化):一种刺激的加入或增强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的过程。儿童哭,大人依着他,实际上是在哭闹行为之后给他提供了正强化物,导致婴儿在不如意时哭闹出现的概率提高。

负强化:指通过撤销负强化物而实施的强化。

2.在学完“分数”之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的同化类型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B

【解析】奥苏伯尔根据新旧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的方式的不同,提出了学习的

三种同化类型:

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②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

③并列学习,指新旧知识之间既不产生下位关系,也不产生上位关系,在人类广的知识背景上具有联系,学生通过这种联系进行学习。“分数”的概括程度较高,“百分数”的概括程度较低,在学完“分数”之后学习“百分数”,属于下位学习。

3.对个体原本就感兴趣的活动提供外部奖励有可能降低其内部动机。这一现象被称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旁观者效应

C.德西(E.Deei)效应

D.蔡戈尼克(B. Zeigarnik)效应

【答案】C

【解析】德西效应: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外部奖赏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德西的研究表明外部奖励实际上提高的是学习者的外部学习动机,而有可能降低个体的内部学习动机。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待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期特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做出积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群体共同完成任务,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国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

蔡戈尼克效应:指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4.在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等现象的时期是()

A.幼儿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初期

D.成年中期

【答案】B

【解析】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思维自我中心再度出现,虽然他们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却不能明确区分自己的关注焦点与他人的关注焦点的不同所在。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是“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初中生属于青少年期。

5.下列有关幼儿概念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一般只能掌握比较具体的实物概念

B.能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性

C.实物概念的掌握先于数概念的掌握

D.所掌握的概念内涵往往不够精确

【答案】B

【解析】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直接受到他们概括水平的制约。幼儿的概括特点包括:

①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一个词只代表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物的特征;

②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③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有时过宽,有时又过窄。

因此,幼儿不易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一般只能掌握比较具体的实物概念,数概念是在有了实物感知、实物表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还不能掌握关系概念,不能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性。

二、论述题

1.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答案】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行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效果的检查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语文教学为例,应该这样理解“教师为主导(引导),学学生为主体”:

(1)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2)自主开放,让学生要探究

首先,我们们可以让学生自主确定探究内容。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虽然现在教师们基本上都比较注重合作探究,但通常合作小组都是按前后座位组成的,这种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时间久了就会使学生没有新鲜感,丧失了兴趣。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借鉴综合实践活动的做法,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自由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探究伙伴都有可能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真正达到到1+1>2的效果。

(3)授之以渔,让学生能探究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也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在学生究过程中,教师适时、必要、有效地指导,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能让学生处于无组织状态,感到漫无目的、手足无措,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4)搭建平台,让学生乐于探究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或认真倾听学生的理解,或相互交流探讨的结果,或激励独特的视角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朗诵比赛、佳作评说、表演课本剧等具体形式,不但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尽情享受探究的乐趣,而且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因学习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他们会更喜欢学习,使学习洋溢着快乐。

2.请论述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区别?

(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也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则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则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

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

行意义建构。

【小贴士】遇到论述题,我们很多考生显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首先,我们要明确答题角度,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知识点出发,结合题目要求论述知识点。这种习题是考查大家的发散思维和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所以我们要耐心、细心完成。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山东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教师招聘考试:公基常考考点+例题(51)教师招聘考试英语综合试题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学习的分类山东教师招聘考试认知的发展观山东教师招聘考试行为主义练习题教师招聘考试班杜拉的相关理论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